自氧氣轉爐問世以來,爐襯材料經歷了3個階段的演變:焦油白云石磚--燒成堿性油浸磚--鎂碳磚。20世紀80年代以來,煉鋼轉爐及其爐襯耐火材料有了很大的發展,就煉鋼轉爐來說,已完成了向大型化、自動化發展的過程。目前正在向復吹化,高溫化發展。
在冶煉過程中,轉爐各部位的使用條件、損毀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對于不同使用條件的轉爐各個部位,所砌筑的耐火材料也不一樣。
1、爐口:由于爐口溫度變化劇烈,熔渣和高溫廢氣的沖刷較質害,并在清除廢鋼和加料時,爐門受到撞擊,所以用于爐口的耐火材料必須具有較高的抗熱震性和抗渣性,要耐熔渣和高溫廢氣的沖刷,且不易于掛鋼并易于清理。
2、爐帽:爐帽是受渣蝕較嚴重的部位,同時還受溫度變化,以及碳的氧化和含塵廢氣的沖刷等作用,故需用抗渣性強和抗熱震性強的鎂碳磚。
3、裝料側:吹煉時爐渣和鋼水的噴濺作用容易對裝料側造成化學侵蝕、磨損、沖刷。以及裝料側還受到裝入廢鋼和鐵水的直接撞擊和沖蝕,帶來嚴重的機械性損傷,因此要求鎂碳磚除具有較高的抗渣性和相當高的高溫強度外,還必須具備相當好的抗熱震性,通常采用加人防氧化劑的高強度鎂碳磚。
4、出鋼側:出鋼側基本不受裝料時的機械損傷,熱震影響也較小,但受到出鋼時鋼水的熱沖擊和沖刷作用,損毀速度遠比裝料側小,當采用與裝料側相同的材質時,為了保持轉爐爐襯的均衡壽命,采用厚度較裝料側薄的構造形式砌筑。
5、渣線部位:渣線是爐襯與熔渣長期接觸而受渣蝕嚴重的部位,在出鋼側,由于爐渣的位置隨出鋼時間而變化,多不明顯。在排渣側,由于強烈的渣蝕和遭受到爐腹部位在吹煉過程中受到的其他的作用的共同影響,損毀嚴重,因此需要砌筑具有優良抗渣性的鎂碳磚。
6、耳軸兩側:耳軸兩側除受吹煉時的損毀作用以外,表面無保護層的覆蓋,不太易修補,故爐襯材質中的碳易氧化,因而損毀嚴重,應砌筑抗渣性優良,抗氧化性強的鎂碳磚。
7、爐缸和爐底:這些部位在吹煉時受到鋼水的劇烈沖刷,但與其他部位相比,損毀一般較輕,可選用碳含量低的鎂碳磚,也可采用焦油白云石磚。當采用高速吹煉而熔池較淺時,爐底中心部位損毀可能嚴重。此外,當采用底吹時,這些部位損毀可能加重,應采用和爐腹裝料側相同的材質。
目前,為提高轉爐的技術經濟指標,普遍采用綜合砌筑。
下一篇:鎂碳磚性質特點